郭煌宗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發展與行為科主任)

走過童年

在兒童醫學中心熱鬧的門診區裡,一個明顯瘦小、皮膚黝黑的小女生,她明亮的黑眼珠子快速的在診間的燈號與媽媽的面龐上打轉著說:

「我什麼時候才可以看哪?」
「輪到我們的時候!」媽媽回答著。
「可是那是什麼時候?」
「就是護士阿姨叫的時候啊!」媽媽笑著說。
「可是護士阿姨什麼時候才會叫啊?」
「快了!」媽媽看了一眼小女生。
「媽媽,那我可以先喝這個嗎?」
「再等一下,看完醫生就可以喝了!」
小女生有些急躁地說:「喝一點,沒關係啦!」
媽媽笑著說:「小英等一下看喉嚨可以不哭嗎?如果不哭、也不吐那就可以先喝一點!」……
兩個瘦小的身影仍一起望著門診的燈號。

小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並使用心臟節律器,她的媽媽則是一位罹患紅斑性狼瘡又被診斷為憂鬱症而正在接受治療的女士!

人自出生以來,可以主宰的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

覺得主宰很少的人說:「我從出生以來跟著父母親,直到我嫁給他,乃至我生了兒子和女兒,這些都不是我要的!」

覺得滿足的人說:「先生總會在我疲倦時送上溫柔的手,孩子天真的眼神總是能灌注我一天的元氣!」

人可以主宰的是多還是少,自我的意志是能主張還是不能主張呢?

我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我確信此時此刻,因為理書老師在她新書的某個角落預留了我的空間,因此而有分享的機會!這一個角落代表一個信賴與機會,也代表了一份少少的主張與自主,我感謝這份信賴,也願善用這個空間。

這個序以「走過童年」為題是為了呼應《養出有力量的孩子》的書名。我們都理解親職工作的目標之一,就是教養出一個「獨立、自主、自信與愉快的個體」,「童年」是一個成長的歷程,它需要另一位或多位「有生活能力、自主與自信」的個體來陪伴引導。然而其實大多數人並沒有理想的童年與理想的帶領者,因此也許「童年」時間已過,但仍留下一些有待圓滿的成分!如果孩子此時來到了世上,「童年不完整」的個體卻要立即成為成熟的個體,去陪伴、協助另一個孩子的「童年」歷程,那真的是有一些風險啊!

理書老師的書是一本厚厚的武功祕笈,一次唸完可能有些困難,如果分次或隨性的翻閱、感受,應會更受用!她常說「菜市仔步」(閩南語:意為市集當中相當方便好用的作法)大家學學、用用、互相分享,受用無窮!理書老師是一位細膩敏感的女性,她有著多面向的涵養,相信大家能從本書得到許多深刻的獲益。

(本文作者為小兒神經專科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發展與行為科主任、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創會理事長、財團法人微龍教育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