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義、王瓊玲、中國戲曲、戲曲、劇本、崑劇、京劇、客家採茶戲、一世新娘、一世新娘一世妻、花囤女、寒水潭春夢、齊大非偶、駝背漢與花姑娘
曾永義、王瓊玲、中國戲曲、戲曲、劇本、崑劇、京劇、客家採茶戲、一世新娘、一世新娘一世妻、花囤女、寒水潭春夢、齊大非偶、駝背漢與花姑娘 曾永義、王瓊玲、中國戲曲、戲曲、劇本、崑劇、京劇、客家採茶戲、一世新娘、一世新娘一世妻、花囤女、寒水潭春夢、齊大非偶、駝背漢與花姑娘 曾永義、王瓊玲、中國戲曲、戲曲、劇本、崑劇、京劇、客家採茶戲、一世新娘、一世新娘一世妻、花囤女、寒水潭春夢、齊大非偶、駝背漢與花姑娘

《人間至情》─—寫在曾永義、王瓊玲合編戲曲集之前

「人間愉快」是我長年體悟的「人生觀」,我有專文論述,大意是說:人生天地之間,無須追求我佛西方,也不必企慕耶穌天堂;但於有生之日,於社會人群之中,培養擔荷、化解、包容、觀賞四種能力,便能夠現世種福田、現世享福果,過著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自由自在、舒舒服服的生活。

而這油油然從心中泉湧而生的愉快,就人際關係而言,雖有親情、愛情、友情、人情之別;而其境界之極致,則皆為「至情」。瓊玲和我合撰的這三種戲曲劇本,即就此理念創構情節、副以文采、搬演於氍毹之上,用以宣達旨趣。

這三種戲曲劇本,含崑劇《二子乘舟》、《雙面吳起》二本,京劇《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一本。若切合主題與文學藝術之成就而論,則《二子乘舟》實為代表作。因為其關目,以春秋衛國宣公「新臺之惡」為主軸,敘寫衛世子伋及其兄弟公子壽之為世人歌誦,流傳至今之「至情至義」。《雙面吳起》則透過吳起棄母不臨喪、殺妻以求將,卻是個治世之能臣、戰功彪炳不出世的「雙面」性行,反思「人間情義」的底蘊內涵;而《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則不止作「才子佳人」來寫,更還原司馬相如之「文人無行」與卓文君之「勇於追愛」,以還其本來面目,原來他們不過是一對「尋常夫妻」所呈現的「人間百態」之一,因之從夫妻尋常瑣事中,亦能體現「人間至情」。也就是三劇瓊玲都就史事與傳說,重新審視,以表彰其所生發出來的現代意涵。

所幸與瓊玲共同合作,理念旨趣相合,她雖有謝女詠絮之才、曹大姑為乃兄班固續《漢書》之學;所作散文小說為暢銷書,學術論文為陳慶浩與大陸同行前輩所稱許;而創作起劇本來,則更認真的先行探索功夫,創構謀篇,尤其發揮才情以出人意表。自從二〇一三年我們隨臺灣豫劇隊在河南鄭州巡演時,她向我表示有意願嘗試戲曲編劇,希望能協助教導她。我一向好為人師,何況她是我東吳大學任教戲曲課及門弟子的佼佼者。從此我們師生成為戲曲劇本創作的夥伴。她由此行走各劇團與各劇種劇本的編撰,已有客家採茶戲、歌仔戲、河南梆子、舞臺劇、電臺廣播劇等的演出,而且屢獲金曲獎提名乃至得獎,真是旭光東昇,我為她感到欣慰而高興。

最近因新冠疫情,我隱居寓所,又有與瓊玲合編崑劇的念頭,以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作題材,為臺灣國光劇團臺柱崑劇演員唐文華、溫宇航「量身定製」。我已有好些劇本在國光劇團、臺灣戲曲學院崑劇團、北京北方崑劇院、南京江蘇崑劇院、鄭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廖瓊枝薪傳歌仔戲劇團,以及臺灣豫劇團演出過。其中像豫劇《慈禧與珍妃》,崑劇《梁祝》、《孟姜女》、《李香君》、《楊妃夢》等曾在北京、上海、南京、廈門、鄭州、佛山、烏魯木齊等大城巡演過。崑劇被顧聆森先生論為「新編崑劇曲範」,《梁祝》、《慈禧與珍妃》還獲得年度「金曲獎」與「金鐘獎」。瓊玲和我都「與有榮焉」。只要有機緣,我們還會「樂此不疲」,合作下去。

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永義
二〇二一年八月十四日晨五時曾永義序於臺北森觀寓所

曾永義、王瓊玲、中國戲曲、戲曲、劇本、崑劇、京劇、客家採茶戲、一世新娘、一世新娘一世妻、花囤女、寒水潭春夢、齊大非偶、駝背漢與花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