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

當心理學邂逅成語/蘇渝評

開始《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的編撰,對我來說是趟奇幻的旅程。

即使自己在學生時代就常在網路上寫些強說愁的小說;即使自己在書報專欄上已有過不少醫藥衛教文章的發表經驗;即使自己也已經完成要在書店架上看見寫著自己名字的書的夢想,但是,在這之前也從來不曾想過自己會參與和「成語典」有關的寫作。因此,當三民書局邀請我參與《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撰稿時,我先是愣了一下—這不是中文系的老師在做的事嗎?

但是當編輯告訴我《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編撰的緣由後,我很快就答應了!對我而言,這就像是趟沒人走過的旅程,旅程中的一切都是未知。這挑戰似乎挺有趣的,而且可以幫自己複習成語好像也不錯呢!而像這樣跨領域的學習:成語與心理學,也正是我所喜歡、並且常做的事。不論是在醫院的診間、學校的教室或者家裡的書房,面對病人、學生與小孩,我習慣舉簡單的例子來解釋複雜的道理,化繁為簡,接著由簡入深,也時常需要因材施教。

在臨床工作上,問心情是否「憂鬱」,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懂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但對於許多上了年紀、教育程度不高的長者而言,「憂鬱是啥貨?」甚至明明看起來一臉愁苦的阿公阿媽,我問他們是否「心情不好」,他們一樣說沒有,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的心情算不好,他們的字典裡甚至沒有「心情」這個辭彙。因此我得旁敲側擊,用不同的問句或者臺語找出我要的答案:「會想不開嗎?」、「會煩到吃不下、睡不著嗎?」、「心肝頭會阿雜悶悶嘸?」當病人點頭時,接著深入點再多問一些:「發生了什麼事?」、「哪會按呢?」當要解釋為什麼藥物能對心情有所幫助時,我也得視病人的型態做不一樣的說明:「這個藥物可以幫助你大腦內的神經傳導恢復正常」、「這個藥你吃了就不會胡思亂想了」,目的只有一個,讓病人得到他能接受的答案,並且真正康復起來。

在一對一的談話中,我可以視對方的狀況用不一樣的話語讓對方得到答案;但寫書如《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似乎就不是這般簡單了,因此我試著用輕鬆的方式將或許繁雜或許艱深的心理學知識與成語做連結,並且經常舉出例子,希望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有所收獲:原來這些成語的背後也有心理學的原理!原來心理學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原來成語這麼有意思!

當觀眾看完一部電影之後,除了劇情本身帶來的的震撼與感動之外,我們對劇情以外、故事的歷史背景、提及的知識等等也會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同一部電影,有些人喜歡看過一遍沾過醬油就好、有些人喜歡燒腦地剖析電影裡的每一個場景與彩蛋、有些人會在電影之外尋找更多相關的資訊來擴大電影所帶來的收獲與感動。我期待《心理學什麼—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能像一部好電影般,除了讓讀者們能得到成語與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外,也能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生活中的啟發!

  
心理學什麼、自我成長、邁向成功、心理學入門、成語、跨領域、一天十分鐘、讀懂成語和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