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何時令都是學習的春天 林月慎|同德中醫診所院長,臺版瑪麗.沃克 以黑人奴隸身分出生的瑪麗.沃克無法接受教育、學習閱讀和寫字,也不被允許停止工作,只能望著在樹梢上空翱翔的燕尾鳶,想像自由。而年少時期偶然獲贈的《聖經》,讓瑪麗發下要學會閱讀的誓言;更在她踏入逾百高齡之後,成為她學習最大的動力,促使她勇敢的走進教室、拿起書本,把年輕時未能實現的夢想追回來。最終,這股毅力果真引領瑪麗在116歲時學會了閱讀。《聖經》中的話語,使她得到寬慰,身心靈都獲得真正的自由。繪本以豐富的圖像色彩,和簡潔有力的文字,描述瑪麗.沃克追逐夢想的過程,帶領我們看見她傳奇的一生。 小時候吃的苦是長大後的養分 出生於萬里鄉下,務農的父親無法栽培眾多子女接受教育,小學一畢業後,我就投入農務當父母的幫手。也因為這樣曾經失學的經驗,使我更能體會瑪麗.沃克的心境。即便困難重重,不向命運低頭的我,還是努力邁步前行。其中,老師的一句勉勵,我一直謹記在心,他說:「王雲五先生幾乎未受過正規教育,卻靠著自學成為許多博士生的導師、擔任政府要職;沒有繼續升學也可以成為有用的人。」這番話埋下我自立學習的種子。 學習永遠不嫌晚 人生路上,我跟瑪麗.沃克一樣從未停止學習。 此後,我的世界彷彿開啟了一道學習與成長之門,那些埋藏在心中的想望,一樁樁一件件,我都要去嘗試看看。58歲去海邊學游泳,60歲考取船員證,65歲修習寫作,68歲開心的受贈新北市文學獎黃金組首獎。年近70,我抓起一把提琴,學幾首曲子,期待有一天跟孫子女一同上臺演奏。 學習讓人快樂,夢想不分年齡,未曾實現的夢想,通常只是尚未啟動跟實踐。瑪麗.沃克不僅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她勇於改變、成長的人生態度更是我們的鏡子。邀請各位一同來閱讀這位全美國最年長學生的故事,為她樂觀不放棄的精神鼓掌喝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