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毅力號、天問一號、科普、天文、Mars、太空、火箭、火星人、外星生物、太空旅行、祝融號、NASA
火星、毅力號、天問一號、科普、天文、Mars、太空、火箭、火星人、外星生物、太空旅行、祝融號、NASA

此生必做的一件事-在紅色行星上看藍色夕陽!

臺灣大學物理及天文所教授│孫維新

2018年中,我在科博館策劃推出了一檔特展「漫步太陽系」,展期9個月,是科博館那一年的年度大展。您或許會奇怪,科博館人才濟濟,為什麼會輪到館長親自下海,策劃一檔年度大展?原因無他,就因為過去20年天文學家對太陽系認知的進展飛快,所累積的珍貴資料豐富而有趣,已經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對太陽系的認知,但這些知識卻還沒有進入體制內的教科書,所以社會大眾多半毫無概念,我看了著急,乾脆自己規劃一個展覽。館長要策展不難,因為沒有人會反對,所以2018上半年,「漫步太陽系」特展於焉出現。

這個特展從太陽談起,一路往外來到海王星,也包含了「主小行星帶」、「古柏帶」,和「歐特雲」三處小天體聚居的地方,以及近年來科學家對太陽系的嶄新認知。這裡面有個亮點展品,就是「火星巴士」,那是一個狹長的太空艙,周邊上下共有19面巨大電視,可以同時播出一個3D環景畫面,模擬人在火星地表的生活體驗!那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地球上的感覺,其中最有趣的比較,就是「藍色行星上的紅色落日」VS.「紅色行星上的藍色落日」!前者是我們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景象,後者卻是探測車在火星地表所拍攝的夕陽畫面。這個對比是如此特別,所以我鼓勵參觀民眾把「欣賞紅色行星上的藍色落日」放到自己的Bucket List裡去,列為此生必做的事情之一。

兩千多年來,火星(中名「熒惑」、西稱「戰神」)在先民的紀錄中史不絕書,它在夜空中的怪異行為總被連結到人世間的禍福窮通。16世紀中期,民智漸開,人們對火星的觀測和思考才逐漸步上科學的坦途,最近50年的探索和成就尤其豐富,我自己目不暇給之餘,總期待能有一本涵蓋完善但可輕鬆閱讀的「火星科普大全」出現,總攬至今人們對火星探索的過程和新知,今天看到李傑信博士的新書,方知期待終於成真!

李博士是我「長期」的學長,從台大物理系,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再到美國航太總署(NASA),感覺上我一直走著李博士曾經走過的路。李博士在NASA長期主持太空科技研發和行政工作,但到了中年華麗轉身,同時兼有了科普作家的頭銜,他以「圈內人」的身份,在天文宇宙和太空探索領域提供讀者資料豐富、立論有據,但又輕鬆易懂的科普作品,長期造福社會大眾和年輕學子!

此書雖然是2000年出版的「我們是火星人?」一書的修訂版,但李博士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歷史和文化的內涵,不僅如此,這本書還包含了最新的火星探索任務。就在2021年的2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希望號」和中國大陸的「天問一號」分別進入火星軌道,美國的「毅力號」更毫不客氣的直接降落在火星地表。兩週前「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放出探測車「祝融號」開始移動勘查……。李博士在書成之前,將這些探索任務的最新成果一一收纳於此書中,令人感動,也讓這本更新版的火星專書充滿了即時新知!

時至今日,人類登陸火星甚至長駐該處的夢想離實際發生已經不遠,這本書對社會大眾而言,將成為具備豐富科學內容的一本「火星觀光指南」,有興趣對夜空中這顆紅色行星一探究竟的人們,就請好好看完此書,相信您會有驚喜而豐富的收穫的!

火星、毅力號、天問一號、科普、天文、Mars、太空、火箭、火星人、外星生物、太空旅行、祝融號、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