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580元
優惠價:79458

理想的飲食史並不只是討論人類飲食的演進過程,而應當從地理、氣候、宗教等層面,分析特定地區飲食文化的基本樣貌,並比較特定社會中,不同階級飲食內容的差異。當社會階級流動時,飲食成為一個重要的標記,歷史社會學者埃里亞斯(Norbert Elias, 1897-1990)在其著作《宮廷社會》(Die Höfische Gesellschaft, 1969)中,討論飲食的禮儀及內涵如何標誌身分等級的差距。新興社會階級若欲躋身上流,學習上層社會的文化便是重要的功課,這種現象無分畛域、不論古今。例如中國中唐時期的「燒尾宴」,即為士子中舉、釋褐之後,學習正式禮節的第一課。十五世紀以後,世界各地物產及文化交流的程度愈來愈高,許多新的食材出現於各地餐桌。十九世紀以後,因為工業、技術的發展,食物供應增加,原本昂貴的咖啡、蔗糖、香料逐漸普及。新興的中間階級對飲食的要求提升,也促成飲食文化變遷。這種變化不只出現在食器、食材及加熱方式,也反映於飲食傳統和習慣的蛻變。討論近代飲食文化時,關心的面向自然更為多元。

飲食原本僅是單純、樸素的動物生理需求,文化卻是人類方能建構的秩序。人類滿足生理需求後,進一步追求文化。「飲食文化」便是人類飲食從簡單到複雜的文化實踐。從歷史角度觀察,飲食轉化的方向讓我們理解到,人類總是將進食求生的活動變成充滿符號和意義的儀式展演。我們或許能讓一些聰明的動物也享用燭光晚餐,但牠們對飲食活動中的著裝規則、餐具擺設、食物擺盤、席間賓客談話觸及的情境氛圍,甚至樂隊為符合用餐目的而特別演奏的曲目等,這些超過飲食基本功能以外的任何文化內涵或象徵意義,牠恐怕是一無所知。人類則天生不能滿足於識口充腸,任何人群聚落都會發展出特有的飲食文化,飲食自當是重要的知識課題,理解飲食文化,則是將飲食視為個人教養之重要環節,這才是本書寫作的目的。

我們不只是因為今日飲食普遍西化才要了解歐洲飲食文化;不只為說明今日飲食內容的擴大、取得的便利;不只為以今識古,彰顯今人錦衣玉食的程度,更是要解釋飲食與文化的關係。《論語.鄉黨》指出孔子在飲食上「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孔子即便簞食瓢飲,寧可不食,也務求合禮(理)、周正,「雖疏食菜羮,瓜祭,必齊如也」,指出孔子即使粗菜淡飯,飯前仍要獻祭,而且要與大齋戒同樣嚴肅。正可說明他從文化與教養出發,對飲食的基本要求為合禮,合禮者方是「合理」。考慮到生物的生存目標,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在吃飽以外追求「吃好」,但站在人類的立場,顯然我們不只是「為活而吃」,還要「吃有吃相」。

本書並非飲食指南,而是從學術出發,討論人類飲食基本概念的變遷,說明飲食如何從維生機制演變成社會階級表徵,從本能走向文化;也講求科技更新對飲食內容的影響,乃至現代人類味覺為何與如何演化。本書雖以西歐飲食文化史為重點,但必須自石器時代開始說明,才能將發展脈絡描述清楚。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俶載南畝,我藝黍稷:人類飲食文化的起源
石器時代的區分
舊石器時代的基本樣貌
舊石器時代的飲食
舊石器飲食的新設計──地瓜甜椒燉羊肉
新石器時代的基本樣貌
從採集到農耕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發展
新石器時代的飲食樣貌
人類相食與疾病
第二章 稅熟貢新,有無互通:埃及、希臘與羅馬的飲食文化
埃及的物產與飲食文化
埃及的食材
烹飪與進餐
希臘的物產與飲食文化
希臘的主食
斯巴達的家常菜──斯巴達黑湯
希臘的飲料
香料與調味
希臘的用餐習慣
羅馬的飲食文化
羅馬人如何用餐
典型的羅馬主菜
食物運補及饑荒問題
羅馬帝國時期的香料貿易
第三章 具膳餐飯,適口充腸:中世紀初期西歐地區的平民飲食
五世紀左右的西歐的自然與人文發展
日常食品
日常飲品
調味料與香料
廚房的發展
如何保存食物
營養與熱量
富人的佳餚──雞肉佐扁桃仁石榴醬汁
文學作品中的飲食文化
第四章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中世紀時期貴族的飲食文化
日耳曼人的羅馬化
五世紀後的西歐變遷
西歐文化融合後的飲食方式
貴族飲食的文獻資料
國王宴會上的美饌──烤鵝佐夫人醬汁
貴族的共通飲食文化
貴族的飲食內容
飲食與疾病
第五章 飲食以時,祭祀烝嘗:中世紀中後期的飲食文化
十四世紀後的歐洲
齋戒與飲食文化
挑戰齋戒規範──史托倫麵包
飲食中的階級差異
特殊食材的輸人
飲酒風氣的盛行
第六章 富而好禮,好爵自縻:中世紀中後期的餐具與餐桌禮儀
義大利地區的發展
飲食文化與階級社會
中世紀晚期的貴族宴飲
貴族盛宴的甜點──紅酒燉梨
歐洲飲食新文化
東方飲料輸入後的改變
第七章 遠者徠之,多多益善:大航海時代源於香料需求
來自中南美洲的新物種
四碳植物:蔗糖
咖啡
茶葉
香料
香料貿易新路線
香料貿易的內容
廣受歡迎的飲品──香甜紅酒
第八章 世祿侈富,足兵足食:十八世紀的歐洲飲食文化
工業革命前期的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
香料逐漸普及
工業革命以後烹飪環境的改變
從食譜看新的烹調方式
經典節慶食物──耶誕布丁
飲酒文化的改變
第九章 間關萬里,飲食交流:十九世紀前期的飲食文化
飲食場所的變遷
近代餐館的變化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的餐飲發展
俄國宮廷的最愛──歐羅夫小牛肉
新的進食方式
歐洲飲食文化向北美傳播
第十章 九鼎八簋,簞食一瓢:二十世紀以後的新發展
冷凍技術保存食物
速食工業興起
食品化學、生物科技與飲食概念
新的飲食創造:分子廚藝
分子廚藝的先聲──頭起司
新的飲食文化:慢食運動(slow food)
結論:為何要認識歐洲飲食文化
進階閱讀參考書目
定 價:310元
優惠價:79244
定 價:440元
優惠價:79347
定 價:340元
優惠價:79268
定 價:480元
優惠價:90432
定 價:360元
優惠價:85306
定 價:250元
優惠價:79197
定 價:650元
優惠價:79513